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九龍尖沙咀漢口道4-6號
騏生商業中心5樓02室
(近九龍酒店)
電話: (852) 3100 0555
傳真: (852) 3100 0556

耳鼻喉專科周振權醫生

鰓裂囊腫手術切除後為何會復發?治療鰓裂囊腫方法有哪些?

 

 

「19歲的江小姐多年前左側下頜位置出現腫塊,多年來腫塊時大時小,每當受感染,皮膚會又紅又痛、發燒,但感染症狀受控後腫塊又會縮小,這個情況反反復復地發生。醫生說是鰓裂囊腫,建議她手術切除,可惜手術切除之後不到三個月又復發。無奈之下,她再次接受手術切除,但不幸地,今次同樣手術後不到三個月再次復發。醫生說還要手術,但因為腫塊靠近大血管,手術風險很大。聽到醫生這樣說,江小姐十分焦急,人也快崩潰了,畢竟已經做了兩次手術,現在再做手術,若再復發該怎麼辦呢?」

 

 

 

鰓裂囊腫是什麼?

鰓裂囊腫是一種先天性疾病,因各對鰓裂未完全退化的組織發育而成,其症狀多以腫塊或瘺管的形式出現在頭頸部。根據其發生的位置,分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鰓裂囊腫。有開口的囊腫稱為瘺管,沒有開口的稱為囊腫。囊腫一旦受到感染而破潰,穿破皮膚也會形成瘺管。併發感染後會反復發作,難以治癒,手術切除是目前較好的治療方法。

 

 

第二鰓裂囊腫

耳鼻喉醫生為江小姐作詳細檢查

  • 觸診發現左下碩角後胸鎖乳突肌前有一約3-4cm腫塊,質地堅靭,沒有明顯邊界,腫塊皮膚表面有一小孔,有少量分泌物滲出,沒有膿液,若有可做細菌培養植化驗
  • 病人本身沒有結核病史,如有就要做結核杆菌塗片檢驗
  • 檢查口腔、扁桃腺及其周圍軟組織均正常
  • 喉鏡檢查咽喉部沒有發現異常
  • 頸部超聲波檢查則顯示,左頸部下頜確有3x4cm大小的腫塊,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部份位於胸鎖乳突肌前部的深處,與頸鞘發生黏連

 

檢查鼻咽、鼻腔、口腔、口咽、喉及喉咽等部位,目的是排除頭頸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的可能。診斷結果為第二鰓裂囊腫,出現感染後會反覆發作,導致周圍淋巴結腫大而容易誤診。

 

 

治療鰓裂囊腫方法

對於鰓裂囊腫,治療仍是頭頸外科手術為佳,由於鰓裂囊腫容易復發,所以手術關鍵是將囊腫徹底清除,不能有任何殘留。而第二鰓裂瘺管來源於扁桃腺周圍,因此,手術時的位置可能較高。江小姐第三次手術切除後已五年過去,未有復發。

 

 

鰓裂囊腫跟其他囊腫(例如甲狀舌管囊腫、淋巴管瘤、腮腺囊腫、神經鞘瘤、頸淋巴結核、血管瘤、皮樣囊腫、脂肪瘤等)症狀相似。如何識別?鰓裂囊腫會癌變嗎?不醫治有何後果及併發症?我們下次再談吧。

 

頸部出現腫塊,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面部整形治療、醫學美容服務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註: 本站無論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和英文內容所提及的疾病和治療方法僅供讀者參考,並不代表本站推薦該種療法,亦不能代替專業醫生診治,讀者如有需要,應該尋求專業醫生意見或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

另所有文章內使用的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