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鍾先生,長期鼻塞、單側鼻血反覆發作,誤以為是鼻竇炎。後續出現臉部麻木、視力模糊,經鼻內視鏡檢查和病理切片確診為《鼻竇癌》。鍾先生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再進行放射治療,目前持續追蹤中。」
「35歲的李先生,近半年來經常鼻塞、流鼻涕,以為是鼻炎發作而未有重視。後來出現面部麻木、視力下降,就醫檢查才發現鼻竇內有腫物,經病理檢查確診為《鼻竇癌》。」
鼻竇癌是什麼?
鼻竇癌是發生在鼻腔或鼻竇(如額竇、篩竇、蝶竇和上頜竇)的惡性腫瘤,其中上頜竇癌最為常見,類型包括「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因為鼻竇位置隱蔽,早期症狀又與一般鼻炎相似,未引起重視。由於這緣故,很多病人在確診時,癌腫瘤常已侵犯周圍組織(如眼眶或顱底)。
鼻竇癌的常見症狀及傷害有哪些?
鼻竇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僅有單側鼻塞、流鼻涕等類似鼻炎的表現。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鼻部症狀:持續性鼻塞、流膿鼻涕、鼻涕帶血絲、鼻出血、嗅覺減退等。
- 面部症狀:面部腫脹及疼痛,尤其是上頜竇癌可引起面頰部隆起。
- 眼部症狀:癌腫瘤壓迫眼神經或侵犯眼眶時,出現視力下降、眼球突出、複視等。
- 顱內症狀:頭痛、頭暈,當腫瘤侵犯顱底時,可誘發癲癇。
- 併發症:鼻竇癌若不及時治療,可造成面部畸形、視力喪失、頸淋巴轉移,甚至顱內感染、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危及生命。
鼻竇癌的病因是什麼?
風險因素包括:
- 長期慢性炎症:長期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等,可導致黏膜上皮增生,增加癌變風險。
- 長期吸煙:吸煙產生的有害物質可刺激鼻竇黏膜,誘發癌變。
- 職業暴露: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皮革、木材加工等行業的粉塵,可能增加鼻竇癌的發病率。
- 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與鼻竇癌的發生也有關聯。
- 其他因素:免疫系統低下、家族癌症史,這類人士患病風險較高。
鼻竇癌如何診斷?
初步檢查: 鼻內視鏡觀察鼻腔異常組織。
影像學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CT)或磁力共振造影(MRI)定位腫瘤範圍。
病理確診: 活組織切片(Biopsy)確認癌細胞類型。
分期評估: 正子掃描(PET)檢測是否有遠端轉移。
鼻竇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 手術治療:是鼻竇癌的主要治療方法,目的是徹底切除腫瘤,恢復鼻竇功能。手術方式包括鼻竇內鏡手術和開放性手術。
- 放射治療:對於無法完全切除的腫瘤,或手術後有殘留的患者,放療可有效控制腫瘤生長,減少復發。
- 化學治療:主要用於晚期或復發的鼻竇癌患者,通過藥物殺死癌細胞,延長患者生存期。可合併放射治療,增強治療效果。
- 標靶與免疫治療:針對晚期患者(如抗EGFR標靶藥物)。
- 復健支持:手術後需修復臉部。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