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的柯女士,多年前下頜位置出現一腫塊,由於觸碰不痛不癢,柯女士就一直沒有就醫。就這樣過了六年,腫塊不知不覺已長大到好似一個大包的腫瘤,黏貼在柯女士的下頜位置,導致她頭歪頸歪,頭頸無法活動自如。她就醫後經過手術切除,證實該腫瘤是口水腺的惡性腫瘤一種,稱為《下頜下腺腫瘤》。由於柯女士太遲就醫,癌腫瘤已出現肺和骨轉移,並引起轉移部位的症狀。」
下頜下腺腫瘤是什麼?
下頜下腺腫瘤是指發生在下頜下腺的腫瘤,而下頜下腺是唾液腺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說下頜下腺腫瘤是口水腺腫瘤的一種。這類腫瘤良性和惡性比率各佔一半,常見的良性腫瘤包括多形性腺瘤,而惡性腫瘤則以腺樣囊性癌多見。本文主要談談多形性腺瘤和腺樣囊性癌。
「多形性腺瘤」和「腺樣囊性癌」如何區分?
區分多形性腺瘤和腺樣囊性癌主要看病理,多形性腺瘤出現在口水涎腺組織內,界限清楚,表面光滑或呈結節狀,在光鏡顯微鏡下會看到腫瘤結構的多樣性,所以稱為「多形性腺瘤」。至於腺樣囊性癌則無包膜,侵襲性強,被癌細胞侵犯的範圍一般超乎手術時肉眼所見的腫瘤範圍,不易對付。
「多形性腺瘤」和「腺樣囊性癌」的症狀是什麼?
- 多形性腺瘤較常出現在下頜下三角區,特點是生長緩慢,沒有明顯痛感甚至無痛,症狀除了腫塊,就沒有其他明顯特有症狀。多形性腺瘤的腫塊體積可大可小,呈結節狀態,觸摸時能清楚摸到會滑動的腫塊。
- 腺樣囊性癌早期症狀同樣是無痛腫塊,雖然有些病例也會有疼痛或觸痛,但程度都很輕微,所以不易引起注意。腫塊初期生長十分緩慢,病程可長達數年或十餘年。不過,腫瘤可突然快速生長成為大腫瘤,腫瘤位置固定,不會滑動。腺樣囊性癌具有侵襲性,可沿著神經生長,引起舌痛或舌麻木等神經症狀;也可侵襲舌下神經時,導致舌癱瘓或舌肌萎縮。如侵襲面神經,引致嘴唇不能向外或向下牽拉,唇紅無法外翻等。它也可沿著血管生長,令到血管收縮功能無法正常運作,低血壓、血液循環不良、心血管疾病和供血不足等症狀將相繼出現。癌腫瘤也常侵襲病人下頜下腺周圍的淋巴結。後期的腺樣囊性癌可入侵血管,癌細胞通過血液循環系統從原發腫瘤部位轉移或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一旦確診下頜下腺腫瘤,手術切除免不了,以往傳統的手法會在病人臉上留下疤痕,令到治療進退兩難。但隨著手術器械及內視鏡系統的發展,頭頸外科醫生能將手術切口隱藏起來。究竟下頜下腺腫瘤如何治療,請留意下篇文章。
有任何耳鼻喉問題,請立即聯絡香港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由我們的耳鼻喉專科醫生為你詳細診治(電話3100 0555)。
資料來源:
香港耳鼻喉專科
提供耳鼻喉科服務、頭及頸外科服務
聽力及言語治療、驗配助聽器服務
人工耳蝸植入、睡眠障礙治療
https://www.hkentspecialist.hk

